毕业生就业分布
总体来看,2022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呈如下特点:
第一,毕业生京外就业、基层就业人数和比例增加。学校强化就业引导与帮扶,鼓励毕业生到基层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。离京就业为2022届超六成本科毕业生择业首选。41.76%的毕业生赴京津冀就业,29.05%的毕业生赴“一带一路”地区就业,赴长江经济带、黄河流域、西部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占比分别为28.02%、19.46%、16.60%和6.23%。毕业生从事国家、地方基层项目与应征义务兵的人数与比例稳中有增。其中2022届本科毕业生服务国家、地方基层项目16人,应征义务兵2人。
第二,毕业生就业结构优势突出。涵盖了教育、社会管理服务、商务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商贸服务业、文化艺术业、金融业等多个领域;其中教育领域仍为本科毕业生首要选择。
第三,毕业生升学率与升学质量进一步提高。2022届硕士毕业生一人考取博士,实现硕士毕业生升学零的突破。毕业生深造学府质量高,2022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流向“双一流”高校的比例达31.54%,国内升学深造满意度达98.97%。出国(境)深造学生中7人深造院校为QS排名前50名的院校,占比为22.58%,较去年增加1人。
(一)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
1.就业流向
1.1就业地区分布
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比较集中,专业对口率高。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服务领域、维权领域、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和妇女发展领域。有46.91%的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3就业,其中在北京就业人数占比达到38.27%;新一线城市就业占比23.46%,其中郑州市(6.17%)、重庆市(3.70%)就业占比相对较高。
针对去向除升学、未就业外的其他去向就业毕业生展开就业地区、就业行业分析。
3一线城市包含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深圳市和广州市;“新一线”城市根据《第一财经周刊》所发布的2021年15座“新一线”城市名单认定,包含成都、杭州、重庆、西安、苏州、武汉、南京、天津、郑州、长沙、东莞、佛山、宁波、青岛和沈阳,下同。
1.2就业行业分布
在已落实去向的硕士毕业生中,公共管理/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、教育、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就业人数占落实工作总人数的53.09%。
表1-4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
行业 | 毕业生人数 | 占比 |
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| 21 | 25.93% |
教育 | 14 | 17.28% |
卫生和社会工作 | 8 | 9.88% |
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| 6 | 7.41% |
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| 6 | 7.41% |
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| 6 | 7.41% |
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 | 5 | 6.17% |
批发和零售业 | 4 | 4.94% |
制造业 | 4 | 4.94% |
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| 2 | 2.47% |
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| 2 | 2.47% |
金融业 | 1 | 1.23% |
建筑业 | 1 | 1.23% |
房地产业 | 1 | 1.23% |
合计 | 81 | 100.00% |
2.学历提升
2022届有1名硕士毕业生进入中央民族大学继续学习深造。
(二)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
1.就业流向
1.1就业地区分布
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,流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就业合计占比达60.59%,其中39.86%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,选择在上海市、广州市、深圳市就业人数占比依次为4.35%、1.74%、2.61%;新一线城市中,成都市、重庆市和长沙市的占比相对较高,分别为2.46%、1.59%和1.59%。
1.2就业行业分布
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“教育”(22.90%)、“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”(10.58%)和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”(9.86%),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符。
4针对去向除升学、自由职业、应征义务兵、未就业外的其他去向就业毕业生展开就业地区、行业、职业类别分析。
1.3职业类别分布
2022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五个主要职业为:“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”(39.28%)、“教学人员”(16.09%)、“公务员”(5.07%)、“其他专业技术人员”(4.78%)和“经济业务人员”(4.78%)。
2.学历提升
2.1国内升学
2022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为130人,其中流向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41人,占国内升学人数的31.54%。
5一流大学:根据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》,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。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(A类36所,B类6所),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。
升学原因:首要原因是为了“增加择业资本、站在更高的求职点”(63.92%),其次是“提升综合素质/能力”(58.76%)和“缓解就业压力”(58.76%)。可见,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及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,是毕业生的升学动力。
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录取结果满意度:78.35%的受访本科毕业生反馈升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(包含“很相关”和“比较相关”),升学深造专业延续性高。选择国内升学深造的本科毕业生对其录取结果满意度较高,其中“很满意”占比为35.05%,“比较满意”占比为44.33%。